工程保函四步法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山西保函网
近年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走出去”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也日趋扩大。然而,越来越大的承包规模也意味着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一旦发生意外,亏损额将十分惊人,项目也可能会被迫终止。因此,绝大多数的国际工程项目在招标过程中,就要求承包商提供工程保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事实上,工程保函不仅能保障业主的利益,更可以帮助承包商避免不必要的巨额损失。美亚保险保函业务负责人臧振毅说:“工程保函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入场券,更能助力承包工程企业走得更快更稳。”
合理运用保函,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对外工程项目的投标过程中,拥有一份被广泛认可的保函是吸引业主的第一步。当专业的保险公司或银行愿意为投标企业提供保函,也就意味他们认可该企业具备履约的能力。因此,能否获得保函已经成为业主考核投标企业承包资格的重要标准。投标企业在准备保函时也必须注意到, 不同地区对工程保函的要求不尽相同。比如北美工程市场通常只接受由美国财政部认可的保险公司出具的工程保函。因此,投标企业必须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相应标准的机构开具工程保函,才能为其在竞标过程中加分。
此外,拥有高额度的保函也能让投标的承包工程企业更具竞争力。例如,美亚保险曾为某央企协调安排额度高达2亿美元的保函,帮助该企业赢得美国大型基建项目。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选择开具保函的机构时,也必须关注该机构的担保能力,担保能力越强的机构可批复的保函额度也相应越高。
分担履约责任,提高履约能力
开具保函及签订合同往往只是承包工程项目的开始,业主最关注的问题还是企业能否履约。对于业主而言,花钱购买的是工程产品,而不是耗费时间与精力后得到赔款。所以,业主更看重的是担保人是否能够协助承包工程企业按合同规定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各项条件履约,而不仅仅是对损失进行赔付。而对于承包商而言,最不想面对的问题也是无法履约。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无法执行合约,承包商必然会面临项目的亏损。
针对项目的履约问题,如果承包商拥有保险公司开具的保函,那么保险公司也会在必要时,为承包商分担履约责任,这也就意味着承包商的履约能力将大大提高。以美亚保险为例, 当工程因资金、技术原因无法进行下去时,美亚保险协调安排的分支机构将凭借全球经验和专业团队,接管该工程项目,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承包商提供资金、技术、专家等支持。因此,选择专业的保险公司出具保函,不仅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还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承包商和业主双方的利益。
非见索即付,避免恶意索赔
保函索赔一直是保函业务中的痛点之一。目前国内企业大多只对银行的“见索即付”保函比较熟悉。顾名思义,“见索即付”是指对保函限额内的任何要求都必须赔付,除非发生显然的欺诈情形,担保人不能拒绝,这也就意味着在遭到恶意索赔时,该保函将无法保障承包商的权利。
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采取有条件的索赔模式。这一模式也对保险团队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只有工程师、会计师、律师、理赔和防损专业人员等密切配合,才能在发生保函索赔事件的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以美亚保险所属AIG集团为例,在收到业主索赔申请后,会联合各方专业人士对索赔申请展开独立调查,并同时从承包工程企业和业主方面收集信息,确认是否接受索赔申请,从而避免不正当索赔,保障承包商利益。
随着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必须学会战略性地运用工程保函,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履约能力,从而更加从容地开拓国际市场 。